屡战屡胜的女中豪杰,却因清廷毒计和叛徒出卖,命丧谢花岭 当前速讯

发布于 2023-07-01 15:51:18 来源 : 个人图书馆-书柠茶

乾隆在位时期,一般被认为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


【资料图】

然而在歌舞升平的京城之外,清帝国早已暗流涌动,大量灾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民集中到了汉水南北的大巴山和终南山地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

在嘉庆元年,这场风暴终于向清帝国袭来。

▲嘉庆皇帝

虽然起义取得了大量农民的响应,但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领导,清军很快就平定了大多数义军。

唯一的例外,来自于一位年轻女性领导的襄阳义军,他们用“游击战”将清政府耍的团团转,揭开了清朝中后期农民起义的新篇章。

在清朝中期的时候,我国的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到了极盛,这同时也意味着清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大量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甚至连成为地主佃户的资格都没有,无奈之下,这些人只得背井离乡到外地讨生活。

▲清代流民

但此时,我国绝大多数适宜居住的地方都已经住满了人,这些流民只好向无人居住的深山老林进发。

汉水南北的大巴山和终南山野兽众多,山高林密,向来都是无人区,但此时这里已经成为这批流民争相前往的“宝地”,一些村落也逐渐在这里建立起来。

这些生活贫苦的流民只想在这里生存,但在周边地方官员和地主的眼里,他们却成了压榨的对象。

地方官开始用各种苛捐杂税,搜刮这些村民好不容易赚来的粮食和钱财。

地主们则用极低的价格雇佣他们做佃户和搬运工人,这让这批流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巴山风光

在遭到了如此残酷的压迫后,山区的百姓开始有了反抗的心思。

在这片区域白莲教一直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虽然清廷一直将白莲教视为邪教,但民间一直有教徒在积极传播教义。

乾隆在位中后期,湖北等地出现了“弥勒转世,保辅牛八”的谶言。

其中牛八二字是明朝皇姓“朱”的分写,这让白莲教的教义中有了反清复明的意味,这触及了清朝统治者的底线。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白莲教行动,开始在当地展开。

许多白莲教核心人物均被清廷捕杀,其中就包括了襄阳地区白莲教教首齐林。

在这场抓捕活动中,部分清军为了勒索钱财,用诬陷百姓是白莲教教众的方式逼迫他人贿赂自己。

一旦有人家拿不出足够的钱财,就要被他们抓起来邀功,最终这些无辜百姓大多被冤杀。

▲影视剧中的白莲教教徒

清军的暴行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他们开始谋划一场真正的农民起义。

他们中有人躲藏进了深山,为义军打造武器;有人与当地乡绅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建立起可靠的营寨;还有的人则成为了起义领袖,开始招揽人马并积极与其他义军联系。

襄阳地区教首齐林的夫人王聪儿,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王聪儿才刚满十九岁,不过她自小就跟随父亲习武卖艺,有一身出众的本领。

江湖游历的经历,也让她深知底层百姓的苦难,并培养出了她的侠义心肠。

她的丈夫齐林,在去世前在白莲教中很有威望,一些年纪稍长的教众也都称呼王聪儿为师娘,这让她在义军中拥有了不俗的威望。

▲与清军作战的王聪儿

当时江汉地区的义军约定在嘉庆元年的三月十日,即“农历辰年辰月辰日”一同举事。

但由于有内奸提前将这一计划告知了清廷官员,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只得提前开始,很快湖北的六府一州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此时的嘉庆刚刚从乾隆手中得到了皇位,因此他迫切希望清军能够尽快剿灭这些义军,来树立威望。

嘉庆前后向湖北地区增派了大量的军队和优秀将领,还鼓励当地乡绅操练乡勇,组织地方武装协助清军作战。

▲清代乡勇

义军在起义后,大多选择了传统的对抗形式,他们在抢夺了粮食和武器后便会回到深山之中的寨子里防守,彼此之间也缺乏呼应和联系。

因此这些义军基本都被清军迅速击破,参与起义的民众也都受到了清军残酷的迫害。

但王聪儿麾下的襄阳义军,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起事之前,曾经派人和当地的地主群体商议过,但他们的使者却被地主们杀害了。

▲清朝地主形象

这让王聪儿意识到义军在地方上,并没有长期存在的基础,因此她制定了在当时看来十分离经叛道的“游击”战术。

襄阳义军在起事之后,先是迅速夺下了清廷南北交通线上湖北第一站吕堰驿,切断了清廷的文书往来。

随后又集中力量攻下了樊城,并在这里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在简单休整后义军即向汉水对岸的襄阳城发动了猛攻。

▲襄阳古城墙

这场战斗令嘉庆帝感到惊慌失措,他急忙调集大量的军队和名将前往襄阳。

终于抵御住了襄阳义军的进攻,而王聪儿见强攻不下也没有恋战,而是迅速带领部队向山区转移。

和其他义军不同的是,王聪儿并没有建立根据地,而是始终保持大范围转移,骚扰清军营地和周边市镇。

义军中的士兵多为当地人,因此他们对于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清军主力虽然一路尾随却始终不能堵截到王聪儿,这让嘉庆愈发恼火。

▲王聪儿剧照

随着嘉庆调来的军队越来越多,王聪儿敏锐地意识到,义军的活动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清政府当时在汉水的中下游布置了重兵,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斗王聪儿决定带领义军向北进入河南地区。

在进入河南之后,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多次击败清廷守军,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开封的安全。

▲开封古城

无奈之下,清廷只得将湖北地区的清军再次调入河南,试图围困住王聪儿的部队。

然而此时的王聪儿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四川也出现了白莲教义军。

于是,她便带着义军向西进入了陕西境内,试图渡过汉水入川,与四川义军会合。

此时清军将领意识到了,一旦两路义军会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们在汉水南岸集结了重兵,但王聪儿此时分出两股部队分别袭扰西安和汉中,这让清廷的防御部署被打乱,襄阳义军主力两万余人得以成功渡河,并和四川义军胜利会师。

在会师之后,王聪儿被推举为义军的首领,但义军的高层将领并没有提出新的政治口号和行动纲领,在盟誓后便再次分开各自为战了。

▲王聪儿与白莲教众

经历了一年多的转战,王聪儿麾下的将士们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随后回到湖北境内与清军作战,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战绩。

清廷见无法正面击败王聪儿的部队,便转变了思路。

朝廷开始规劝各地地主加入清军阵营,鼓励他们修建堡垒阻挡义军,还要求他们不能为义军提供粮食,这个做法不但令义军失去了补给,他们的行踪也逐渐被清军所掌握。

▲清军骑兵剧照

之后一段时间里,王聪儿的队伍多次遭到了清军的伏击,虽然义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在战斗中不落下风,但王聪儿明白湖北已经不能继续待下去了。

清军此时也已经谋划着将王聪儿逼入汉水以南的川陕边境,之后再将义军全部歼灭。

▲明清时期的地方堡垒

王聪儿见事态紧急,便组织了多次突围战斗,最终清军在汉水上的防线,终于被撕扯出了一个口子,王聪儿的部队得以重新进入陕西。

但此时的陕西地界也是堡垒林立,王聪儿知道义军唯一的出路是先进入河南再和清军周旋。

但此时义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粮食补给了,将士们在经历了战斗和大范围转移后也显得疲惫不堪。

▲农民起义军形象

再加上此时军中还出现了清军的奸细,这让王聪儿的义军在陕西变得步履维艰,一步步被清军逼到了死角之中。

嘉庆三年三月五日,王聪儿部从宽坪向莲花池转移,途中遭到清军攻击,他们只得撤到漫川关,并于次日向三岔河转进。

早已得到情报的清军,则在那里布置了层层包围,最终将王聪儿一行人逼到了谢花岭之上。

▲王聪儿与女亲兵

即使身陷绝境王聪儿依然宁死不屈,率领部众抵抗到了最后一刻。

在射尽箭矢后义军还以石头击杀了不少清军,但在清军的猛攻下,义军的防线还是宣告失守。

不愿被俘的王聪儿和她的十几名女亲兵纵身从山顶跳下,轰轰烈烈的襄阳农民起义,至此宣告失败。

后来民间开始流传“谢花岭”的名字实在太不凑巧,这才让这位英勇的女将军命丧于此。

▲民间王聪儿画像

从这种言论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当时百姓对于王聪儿的惋惜和怀念。

而她和襄阳义军的出色表现,也鼓舞了很多对清廷怀有不满的民众,令清末的农民起义运动,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王聪儿起义考叙》,刊登于《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关键词: